撰稿:张靖敏 指导老师:沈江涛 审核:侯业智
(本网讯)3月14日下午,我院在408会议室召开“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工作坊专题会议,专门邀请王璐、刘翼、张红玲、张永芳等课改专家与会一对一指导我院的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示范课程。我院院长党子奇、副院长侯业智和十余名示范课程主讲教师参加了会议。工作坊由侯业智副院长主持。
侯业智副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专家团队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文学院近期开展的“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工作,希望通过四位专家的系统指导与培训,学院能够培育出一批走在课改前沿的老师、一批“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示范课程、一批高质量课改案例和教学成果,助力学院教学改革实现新突破。
会上,姚丹、马海娟、李星瑶、张硕、申焕、李军锋、李鹏睿、侯业智分别从改革理念思路、具体实施方案、预期成效等方面汇报了《新闻摄影》《延安文艺导论》《数据新闻》《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一)》《中国古代文学(四)》《融媒体报道》《中国当代文学(二)》等课程的“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方案,与会专家对各课程的改革方案进行了逐一指导。
根据我院各课程的“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方案,专家们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王璐教授提出,要充分利用学堂在线、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知名在线教育平台建设课程的智能化教学平台,全方位推动AI赋能课堂教学的教、学、管、评,确保教学资源的高效获取与过程数据的动态更新。刘翼教授提出,要打消对AI技术的抵触心理,要善于用AI技术将自己从繁杂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时间、更大精力投入教学改革。张红玲教授认为,“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门课程都要整体谋划,让“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贯穿于课堂教学各环节、全过程,在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持续改进,这样方能取得改革实效。张永芳副教授指出,各门课程可以先从教学资源库建设入手,然后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知识图谱,再利用智能助手逐步推进“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最后打造出有特色、有亮点的课程。与会专家和学院教师一道,对当前“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后党子奇院长进行总结发言,对四位专家的精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各门课程在改革过程中加强与几位专家的沟通学习,能积极参加各类的课改活动,持续更新教学改革理念,优化课程改革方案,争取打造出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