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丹 审核:刘鑫
(本网讯)12月10日下午,陕西省社科联的“长安讲坛”精品讲座、延安市社科联的延安社科大讲堂、延安大学文学院的文汇大讲堂,在文学院201报告厅联合举行“张载与关学”学术报告会。延安社科市外高端智库特聘专家、宝鸡市关学文化促进会专家马苏彬和闫恒星,应邀作了题为“从四大思想看张载—讲好张载故事 传承关学文化”的报告。延安市社科联孙河林、刘军杰,文学院院长王俊虎等师生200人参加报告会。延安市社科联党组书记马彦平主持报告会,中文系主任刘鑫进行学术评议。
报告会的上半场由马苏彬主讲。马苏彬从哲学思想家、教育思想家、科学思想家、军事思想家四个角度分别阐释了张载关学思想的基本内涵。马苏彬认为,张载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气本论”“一物两体论”“人性二元论”“民胞物与论”“认识论”“圣人观”以及“道统论”上;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崇德重礼”“立规蹈矩”“教育创变”以及“学风务实”上;科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突破地心说”“天体运行说”“试验井田制”上;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蔡公兵将法”等方面。马苏彬的报告指出了张载关学是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辩证认知,也是科学思维的经世指南,对洗涤知识分子群体价值观做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会的下半场由闫恒星主讲。闫恒星以学术视频《关学宗师张载》的讲解切入,通过对北宋时期社会历史环境的分析,揭示了张载思想的社会文化成因。闫恒星认为,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高光”的时代,创造了中华文化的高峰,北宋时期科举制度较为完善,为莘莘学子走向仕途、发挥其聪明才干提供了历史机会,也为张载后期创立关学文化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闫恒星着重阐述了以张载思想为故事载体的传承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
中文系主任刘鑫在评议报告时,对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刘主任认为,“张载与关学研究”是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力量,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家级课题、高水平的学术专著、重要期刊的学术论文都已产出很多,而两位专家积极加入这一研究行列,为“张载与关学”研究增添了新的文化视角。刘主任评议指出,两位专家分别从思想独特性和文化功能性的不同角度阐释张载的关学思想,殊途同归地揭示了张载思想的学理价值和社会意义,其中涉及“张载与范仲淹的延安交往”“张载在延安云岩县(今延安宜川境内)任职”的故事,对我们进行延安区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启示。马彦平书记在报告总结时指出,此次报告会是延安市社科联的社科大讲堂第一次走进延安大学,这不仅对于发掘张载思想内涵、重新审视张载关学的思想价值具有学术意义,也对进一步吸纳高校科研骨干从事延安社会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研究、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此次报告会丰富了同学们的传统文化视野,提高了大家对“张载与关学”的文化认知和学术理解,对推动和促进文学院学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