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吴紫檀 王丁丁 审核:侯业智
(本网讯)金秋十月,叠翠流金,佳音传颂。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二十五周年,由我校文学院汉字研究中心组织策划的专题报道《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10月20日在颇具盛名的《人民法治》期刊上隆重刊发。此次系列文章,不仅是我校语言文字研究工作成果的一次高水平集中展示,更是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与应用,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二十五载春华秋实,法治保障润物无声。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以来,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根基,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构筑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此宏阔背景之下,我校文学院及所属汉字研究中心,始终秉持立足红色沃土、服务国家需求的宗旨,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视为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
系列文章由延安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副校长付峰教授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党子奇教授共同撰写的牵头文章领衔,系统梳理并深刻总结了我校在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过程中的独特经验、有效路径与丰硕成果。该组报道的其他多篇力作,则从理论探源、实践反思、区域纪实、社会赋能等多个维度与领域切入,回顾该法实施二十五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深刻阐释了全面深入推进该法律实施,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整组报道视角独特,论证充分,既有高屋建瓴的学术理论,又兼具立足实践的指导价值,充分体现了我校汉字研究中心师生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炽热的家国情怀。
系列文章特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战略研究》杂志社执行主编郭熙先生撰写卷首语。郭熙教授在卷首语中深切呼唤:“中国语言学人应加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意识,开展有温度、接地气的研究,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指引下,共同书写中国语言治理的新篇章。”这一论述不仅回应了新时代对语言学人的使命要求,也为语言文字工作指明了“立足实践、服务人民”的学术路径。他高度评价了我校在此领域的积极探索,认为此次专题报道正是语言学人回应时代之问、服务社会发展的生动体现。郭教授的鼎力支持与其真知灼见,为整组报道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厚重的学术分量。
长期以来,我校文学院及汉字研究中心深耕语言文字研究沃土,依托延安深厚的革命文化与地域文化资源,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显著成果。汉字研究中心师生不仅致力于汉字理论、汉字发展史、汉字规范与应用等基础研究,更积极投身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通过举办《字里中华》公开课讲堂、开展“延河声韵·语润乡村”推普助农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开展延安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将学术研究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提升区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贡献了“延大智慧”与“文院力量”。
系列文章的刊发,标志着我校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与实践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彰显了延安大学作为革命圣地高等学府,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积极作为与坚定决心。展望未来,文学院及汉字研究中心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担使命,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探索,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
秋阳杲杲,照亮前行之路;语言文字,凝聚磅礴之力。延安大学文学院将以此次专题报道为契机,继续高擎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火炬,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研究与应用之路上砥砺前行,谱写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