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紫檀 核稿:刘鑫
(本网讯)11月1日晚7时,中山大学教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康保成教授应邀在文学楼201报告厅为文学院师生做了题为《中国早期的口头文学传统及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刍议》的学术报告。
本次学术报告由文学院院长王俊虎主持,文学院2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康教授以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和2004年中华书局出版《故事的歌手》中译本两个“事件”作为引言,切入话题,围绕《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关于中国口头文学起源的相关论述,分别从中国口头文学的诞生和重生、瞽矇诵唱与先秦讲唱文学、早起口头文学的识别与研究、研究早起口头文学的意义4个方面展开,细致梳理了中国口头文学的源流、价值和意义,认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点,也是口头文学的起点,中国的讲唱文学绝非自唐代始有,先秦时期以杂言句式为特征的说唱文体已经形成,到佛教文学的兴起,重新唤醒并改造、完成了这一形式。口头文学是书面文学的母体,即使在书面文学成为正统的时代,口头文学的审美价值也不可取代。
最后,康教授还回答了部分学生的提问,勉励同学们多关注和研究家乡的口头文学。文学院副院长杨绍固对康教授的报告做了简要的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