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教学管理  党建工作  学生工作  院友风采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重返红色新闻历史现场 赓续抗战精神”——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2025-06-30 13:41  

撰稿:邵思瑶 拍摄:井奕竹 核稿: 党子奇

本网讯 6月26日下午,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延安新闻纪念馆(清凉山)举办“重返红色新闻历史现场,赓续抗战精神”现场教学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原党委书记刘夏阳,教师束开荣、樊勇、李兴博,团委书记文盈盈及本科生、研究生,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郭小良、张伟平、张晟及新闻学专业2025届毕业生参与活动。活动由郭小良主持。

刘夏阳在致辞中深刻阐释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延安的血脉联系。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可追溯至1937年诞生于延安的陕北公学。他说,延安是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发展的“精神坐标”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沃土。他强调,选择清凉山开展实践教学,正因这里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摇篮”,师生需从珍贵历史遗存中感悟党性原则、党媒属性与实践要求。针对此次现场教学,他提出三点期望:以饱满热情探寻新闻初心,严格守纪团结协作,结合实践撰写调研报告以做到学用结合。刘夏阳呼吁师生汲取延安精神力量,传承陕北公学血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李兴博以“陕北公学的红色新闻教育”为主题,系统梳理了抗战时期陕北公学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构建新闻教育体系的历程,揭示了红色新闻教育从萌芽到发展的历史逻辑,展现了早期新闻人才培养与革命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

延安大学教师张晟以“人民记者穆青在延安”为核心,通过三组关键词解析新闻实践智慧:“文学与新闻”强调穆青作品的叙事张力,“时代与典型”阐释其对时代精神的捕捉能力,“专业与情感”展现其扎根人民的报道情怀。他结合《解放日报》等历史背景,讲述穆青在延安的采写经历,强调其精神对当代新闻人的启示——需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实践,在时代浪潮中锤炼新闻素养。

活动最后,两校师生合影留念。此次教学活动以历史现场为课堂,通过沉浸式学习让师生直观感受红色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为新时代新闻人才培养赋能强基。

刘夏阳致辞

李兴博讲解 “陕北公学红色新闻教育”

张晟解析 “穆青的延安足迹”

合影留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地 址: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新校区
邮 编:716000
电 话:0911-26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