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佳琦 审核:杨绍固
(本网讯)中国古代的诗文作品,不仅表现为文字,还蕴藏着丰富的声音与神气。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文作品,文学院文汇大讲堂第三十一期,特别邀请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朱立侠,于12月18日上午10:00—12:00,在文学院201报告厅开展了题为“中国式读书法——古诗文的声音奥秘”的讲座。该讲座由杨绍固副院长主持,出席讲座的教师代表有霍建波教授、淮亚莉副教授、师瑞副教授等。师从朱立侠老师并长期在延安致力于推广吟诵活动的曹延丽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也出席了讲座。
讲座伊始,朱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登鹳雀楼》《清明》两首诗,并思考如何才能读出传统诗词的旋律。朱老师说“自古读书皆吟诵”,吟诵是自先秦以来文人读书的基本技能,是一种按照汉语自身的声调和旋律读书的方法。例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先生念书时发出的“呢”“噫”“嗬”等,其实都是吟诵的尾音。而朗诵是1920年西方话剧传入中国后产生的新式读法。因此,如果只是朗诵古诗词,古诗词自身蕴含的旋律就丧失了。
朱老师带领同学们练习“依字行腔”,并教同学们吟诵《登鹳雀楼》。紧接着,朱老师说诗词歌赋各有各的旋律,吟诵也因人、因地、因时、因文而异,并为同学们吟诵《关雎》《短歌行》《敕勒歌》《木兰诗》《将进酒》《清明》《登高》《虞美人》《岳阳楼记》等不同的文体,引导同学们理解汉诗文的字义、音义、意象及精神。讲座内容充实,趣味十足,同学们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发出会心的微笑,报告厅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讲座结束时,杨绍固副院长宣布在文延学社成立“国学吟诵会”。吟诵会由师瑞副教授主持,邀请朱立侠老师做学术顾问,曹延丽老师做教学指导,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国学吟诵。同学们纷纷响应,踊跃报名。最后,在热情的讨论声和热烈的掌声中,杨院长宣布讲座结束。